微信扫一扫
关于“非遗”,你了解多少?
它是延续千年的祖先智慧
它是世代相传的古老工艺
它遵循口耳相传,融会贯通
它源自动手实践,用心创造
没尾巴老李的传说,在诸城久传不衰,故事的起源可追溯到宋代之前。
相传在龙都街道南三里庄有个庄稼汉叫李憨,娶桃红为妻,20余年未生子女。这年夏天桃红怀身孕,夫妇大喜,11个月上,桃红生下一条小黑长虫,李憨一怒之下,拿起把铁锨铲下小长虫尾巴,小长虫疼得蹦到屋脊,然后掉到桃红的怀中,鲜血淋漓,眼泪直掉。桃红惊、吓、气袭身去世。小长虫在娘怀中,三个时辰长到四尺有余,向他娘点了三下头,说:“娘,我去了。”一溜火光去了黑龙江。后与黑龙江中的恶白龙打斗三天三夜,在山东人的帮助下斗败了白龙,从此江边再无洪水泛滥,五谷丰登。因小长虫姓李,又是条黑龙,所以叫没尾巴老李,黑龙江也由此得名,而黑龙沟子村的来历也流传至今。
传说5月13是没尾巴老李的出生日,又是他娘桃红去世的日子。自此,没尾巴老李年年5月13日回来祭母,必有雨来,当地便有了“大旱三年忘不了5月13”的谚语。苏轼知密州,逢诸城大旱,苏轼便想到谚语,于是带领属下祈雨,很灵验。该传说表现了没尾巴老李忠孝、诚信、博爱的美德以及他舍已为人的高尚品行,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、陶冶人民的情操所必须崇尚学习的美德。
(▲上下滑动查看)
诸城,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。“三皇五帝”之一的虞舜,就诞生在诸城城北诸冯村。《孟子·离娄篇》中说:“舜生于诸冯,迁于负夏,卒于鸣条,东夷之人也”。前明《职方地图》也说:“诸城—舜生地”。清乾隆《诸城县志、古迹考》:“县人物以舜为冠,古迹以诸冯为首。
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所著的《中国通史》记载:“舜号有虞氏、《孟子·离娄篇》说舜生于诸冯(音平ping、山东省诸城县),卒于鸣条,东夷之人也”。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云:“舜生于诸冯(今山东诸城),卒于鸣条(今河南封丘东)”。由此可见,大舜生于诸城诸冯,史册佐证,无可争议。
舜是远古社会人类明德的集大成者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说:“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”,“舜之德可谓至矣”。舜所具备的优良品德,对后人尤其对家乡的后人产生了巨大影响。舜的治国理念、礼仪教化,在故乡诸城演变成各种故事、传说、诗歌、典故。这些故事、传说流传千年不衰。
大舜的传说自秦朝以来就在古城诸城广为流传,传说的故事大致分为:曲折传奇的人生童年;科学种田,舜耕历山;一生为善孝感动天;先人后己,天下为公;“明德”彰显、孝悌治家等。故事里所体现的大舜美德,忠孝双全的感人情节,千百年来为诸城人所传颂。
大舜,号有虞氏,所以也称虞舜,姚姓,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,因目生双瞳,故又名重华。舜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,父系氏族社会晚期部落联盟首领。史传他仁义孝道、温良谦让,终因四岳推举,辅尧王摄政。摄政期间,忠于职守,深得民心,尧王禅让位于他。舜是我国原始社会文明的代表,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奠基人。
相传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曾三次东巡琅琊台(今属山东胶南市),每次都路经诸城,去诸城北乡诸冯村祭拜舜帝,并在舜耕过的历山脚下建起了第一座舜帝庙。始皇帝为何每次东巡都要来诸城祭舜帝呢?相传他是看了孟子一篇文章受到启发,孟子在《离娄篇·下》中说:“舜生于诸冯,迁于负夏,卒于鸣条,东夷之人也。”秦始皇经多方调查了解,知道诸冯就在诸城北乡。舜耕历山怎么耕种收获,怎么训牛为人类服务,为何爱牛如人等传说,早已耳闻目睹。同时,舜二十孝闻,三十尧举,五十摄政,六十一践帝位三十九年。称帝后,区分地域置州,正历法,勤政为民的传说也妇幼皆知。秦始皇要治理国家,先帝大舜的理念,大舜的治国方略对他是先师,所以他要祭拜舜帝。自秦始皇来诸城祭舜后,大舜帝的传说在诸城普遍传开,故事越来越多。
宋朝大学士苏轼知密州(今诸城)时,留下著名诗篇“西望穆陵关,东望琅琊台。南望九仙山,北望空飞埃。相将呼虞舜,遂欲归蓬来……”并在每年的古历六月十一日这天(传说大舜出生日),带领府衙人员去诸冯祭舜,以彰显大舜的美德,使舜帝的传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“千地洪荒虞帝出,千年人说诸冯村。”在大舜帝的出生地诸城,千百年来,人们把大舜帝的故事加以发挥、充实、演绎、细化,故事越加完善,传说的情节曲折动人,多数故事是善不是恶;是美不是丑;是公不是私;是摧人向上,不是拉人下水。因此,大舜帝的传说越传越广,越传越奇,越传越深,久传不衰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大舜的传说在诸城流传甚广,大多数是口头传承,尤其诸冯村人口耳相传,老幼皆会,大舜留下的风俗至今延用,如耕地时喊的“咧咧啦啦”,只要一喊,牛就知道向左或向右,一喊“哈、吁”,牛就知道是走还是住下,这些风俗都是大舜发明留下的。
自古有忠孝不能双全的谚语,唯大舜做到忠孝双全。孝,被元代大作家郭居敬编的《二十四孝》列位之首。忠,受辱不怨,称帝后不专横,广纳贤,天下为公。“大舜的传说”,其故事具体分类如下:一是披虹而生。重点介绍大舜出生时的天象,四面出现四道彩虹,七色鲜艳,霞光四射,祥云缭绕,四虹相接,预示大吉大兆,这时舜降生人间;二是孝感动天。主要说大舜五岁丧母,后娘壬女及异母生弟象三次陷害舜,一次叫舜修粮仓,舜上到仓顶,后娘叫象抽掉梯子点上火,想把舜烧死。第二次叫舜去淘井,舜下到井下,后娘叫象提上绳子,并向井里扔石头。第三次假请舜喝酒,想在舜唱醉时杀死他。每次都想治舜于死地,但舜都巧妙的化险为夷,但舜称帝后,仍对其后娘孝敬有加;三是尧王访舜。大舜之德广为流传,尧王听后亲赴诸冯访舜,看到舜在历山耕地,打栲栳(类似梆子)不打牛,尧王问为啥?舜说牛拉犁,我打栲栳时,黄牛认为我打黑牛,黑牛认为打黄牛,两牛就会同时使劲,这体现了人畜和谐。尧很受感动,但仍不放心,又对舜考验三次,第一个考验是将两个女儿嫁给舜,内观察舜的治家理事才能;第二个考验是让舜通过一个雷雨将至的大山林,看舜有没有勇气和智慧走出密林;第三次先试舜司徒之职,看是否服从任命。舜一一过关,尧把帝位让贤于舜;四是千古贤德。舜称帝后,第一个工作就是回家拜见父母,使糊涂爹瞽瞍和后娘知错改错,重做新人,并把弟弟恶象教育后,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,使其自食其力。还有瞽瞍量地,教育爹公平处事,同等对人,听说最早的度量衡初形,就从舜开始。传说舜死后灵归故里,是大舜死后回故里殡葬的传说。
“大舜的传说”,其故事的基本特征就是超越传统观念忠孝不能双全,大舜不仅孝感动天,而且精忠为国,一心为民。舜自幼丧母,视后娘为亲娘,视异母弟弟象为亲骨肉,他们虽多次设计陷害舜,但舜称帝后,还是不失做儿的身份,使后母壬女大受感动,改过自新。尧王三次考验舜,把两个女儿嫁给舜,目的监督舜的德和能力;又将舜放进森林,看舜有无胆量和智慧走出森林;最后送给舜精粮万石,看舜是否贪心,舜都一一过关。后尧禅让舜后,舜一心为公,一心为民,大公无私,孝悌治家,开帝王楷模,公认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奠基人。
在大舜的故里诸冯,千百年来祭舜活动延续不断,直至今日。自秦始皇祭舜始,至苏轼主密州祭舜,规模逐步扩大,直至今日大舜苑中每年都要举行的万人以上的祭舜大典。
(▲上下滑动查看)
“闻弦歌而知雅意”,古琴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图腾,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。诸城派古琴是中国古琴艺术诸多流派中影响较大的流派之一。早在4300多年前,出生于诸城诸冯村的虞舜就善于制琴、弹琴。虞舜是诸城历史上第一位琴家,他曾作琴曲《历山吟》、《南熏歌》、《箫韶》、《九成》等,他也是最早提倡琴乐的人,文献记载“舜作五弦”,以歌南风,而天下治。
诸城既是“诸城琴派”的故乡,又是中国古琴的发源地。诸城古琴称“山东诸城派古琴”,又称“琅琊派古琴”,形成于19世纪中叶。历经几代琴家的不断探索、交流、吸收、发展,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诸城特点、风格、技巧和特有曲目传谱的古琴流派,是我国近代琴坛上一支融古开今,别具一格的古琴艺术流派,被誉为中国著名琴派之一。
诸城派古琴历史悠久,名家辈出,代不乏人,足以辉映史册。经千百年流传,诸城派古琴历代琴人不断探索交流和发展,逐渐形成了以诸城王氏古琴为中心,其具有特有的立调体系。即以三弦为宫,以律吕命调,艺术风格细致、含蓄、质朴、流畅、缓急有变、刚柔兼备,有独有的曲操,琴谱及代表人物和代表曲目的古琴流派—诸城派。王溥长(既甫)、王雩门(冷泉)、王作祯(心源)、王露(心葵)、王宾鲁(燕卿),人称“诸城琴史五杰”。